摘要:[目的/意义]探索学者的科研合作与其跨学科性的关系,以期为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学者优化自身科研合作模式提供参考建议,为在培养跨学科人才的过程中优化科研合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基于普赖斯核心作者分布定律选取学者。基于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构建作者共现网络,用社会网络指标点度中心性测度合作规模,点聚集系数测度团体合作率,国际合作论文量占比测度国际合作率;基于Rao-stirling指数测度学者的跨学科性。从学者个体层面出发,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结论]以天体物理学领域学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学者的合作规模、团体合作率、国际合作率都与其跨学科性显著正相关,合作规模、团体合作率、国际合作率为影响学者跨学科性相关表现的因素,进而推断学者扩大合作规模、参与团体合作和国际合作有助于其输入跨学科知识,从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摘要:[目的/意义]把握国外数字包容研究特点,推进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加快数字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方法/过程]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调查和内容分析,梳理国外数字包容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总结研究特点并得出启示。[结果/结论]数字包容研究的成果总量偏少,研究方法多样;其研究涵盖并超越数字鸿沟研究,主要围绕各类型数字弱势群体和数字包容项目开展数字包容引发因素、测量指标、框架模型、实现数字包容策略和图书馆数字包容服务等研究。对国内数字包容研究启示有:加强数字弱势群体的社群研究,开展基于田野调查的宏观研究,重视数字教育普及研究,重视跨学科合作研究,创新研究理论和方法,重视加强跨界协同性项目研究,推进数字包容理论与实践是数字时代图书馆界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