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 作者:王铮
    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安 710127
    2022年,第6期:613-614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出版日期:
    PDF ( ) HTML ( )
  • 作者:王铮, 贾靖湉, 张珺敏, 罗依凡, 姚伟
    关键词:知识服务, 话语体系, 模因, 知识付费
    2022年,第6期:615-625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出版日期:
    PDF ( ) HTML ( )
    摘要:[目的/意义]知识付费平台从知识付费转向知识服务为主,知识付费平台如何阐述知识服务相关概念,成为知识服务领域予以关注的新问题,为知识服务领域增添了新的研究视角。[方法/过程]采用模因理论,通过MAXQDA2020对知识付费平台管理运营者话语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元模因。采用质性研究法构建基于模因的知识付费平台知识服务话语体系模型,并对其包含的模因进行实践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知识付费平台的知识服务话语体系包含知识付费平台、社会背景、用户、知识产品、服务、话语传播途径、问题7个模因,7个模因共包含26个子模因,模因之间互相关联。知识付费平台将知识付费替换为知识服务、教育,强调用户、优质内容、产品交付、场景化,且他们彼此间存在相关关系。通过与图书馆知识服务比较,发现两者都强调场景化和新技术的使用,但知识服务营销和传播效果存在差异,可能对知识服务生态带来冲击。
  • 作者:王铮, 黄子洛, 刘心锐, 胡一涵, 向敬宣
    单位:1.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安 710127
    2. 船舶档案馆 咸阳 713100
    3. 广州市百果园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510000
    关键词:知识付费, 信息组织, 信息构建, 音频类知识服务
    2022年,第6期:626-673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出版日期:
    PDF ( ) HTML ( )
    摘要:[目的/意义]在互联网新型知识付费平台用户大众化、内容音频化的背景下,其信息组织方式也表现出与传统知识服务平台的差异。本文旨在对新型知识付费平台的信息构建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方法/过程]结合信息构建理论,选取音频类知识服务平台案例,分析其在组织、标识、导航、检索方面的特征。[结果/结论]音频类知识服务平台的信息构建在用户、内容、环境等要素上表现出与传统平台的差异。知识商业属性、知识传播模态、知识生产模式是影响音频类知识服务平台信息构建的重要因素。音频类知识服务平台在有声服务方面可以为其他平台提供借鉴,同时在信息构建与信息组织方面可以借鉴分类法、主题法等信息组织方法,并与各类网站进行跨平台的信息构建。
  • 作者:丁绪武, 吴忠, 夏志杰
    单位:1.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3
    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1620
    关键词:信息茧房, 回音室, 过滤气泡, 可视化, 文献计量
    2022年,第6期:638-651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出版日期:
    PDF ( ) HTML ( )
    摘要:[目的/意义]将信息茧房、回音室和过滤气泡三者进行结合研究,重点分析各自研究领域的不同和联系。[方法/过程]采用可视化的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广泛收集2006-2021年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对信息茧房、回音室和过滤气泡的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与对比分析,并设置群体极化作为辅助研究对象进行补充。[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①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茧房、回音室和过滤气泡都会导致群体极化的产生,其中以信息茧房最为明显;②发文量方面国内多与国外,国内外相关研究可分为4个研究主题,且在具体细分领域二者之间有明显区别;③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概念的界定以及带来的不良后果分析,研究方法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国外研究则侧重于对以上三者产生的机理研究,研究方法多以定量研究为主;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一致,即将情绪维度作为研究以上三者产生机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 作者:王树义, 崔雷悦, 时莹, 王铮
    单位:1.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 300387
    2.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西安 710049
    3.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安 710127
    关键词:知识管理, 笔记应用, 科研效率, 科研赋能
    2022年,第6期:652-661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出版日期:
    PDF ( ) HTML ( )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分析数字化笔记工具的特点与优势,为科研人员扫除在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疏通科研流程,提升科研效率。[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网络调研等方式,针对科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痛点问题寻求相关的笔记工具,以其功能优势为出发点进行探究。[结果/结论]数字化笔记工具在辅助补充人脑功能、解决流程低效与构建知识网络方面具有较为可观的优势,能够达到为科研赋能的目标。
  • 作者:韩朔
    单位: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2.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 APP, 隐私政策, 扎根理论
    2022年,第6期:662-673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出版日期:
    PDF ( ) HTML ( )
    摘要: [目的/意义] 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前后APP隐私政策的变化进行对比,可以有效评估其影响与局限,为后续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制定或修订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收集2021年上半年用户活跃度排名前30的APP的隐私政策变化情况,分析其是否受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影响,对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的APP隐私政策,利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分析,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内容进行对比,并用未发生变化的APP隐私政策对结论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大量APP都修改了其隐私政策,显著增加了信息复制权、敏感信息单独同意等权利,但并非所有的条款都带来了显著影响,某些条款缺乏强制力,缺乏详细标准,并未在隐私政策中反映出明显变化。据此,提出后续法律法规的优化策略与关注重点。
  • 作者:李诗苗, 张丽, 张立彬
    关键词:大数据杀熟, 价格歧视, 算法, 信息保护
    2022年,第6期:674-691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出版日期:
    PDF ( ) HTML ( )
    摘要:[目的/意义] 梳理国内大数据杀熟相关文献研究现状,概括研究特征,使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主题分析法,归纳大数据杀熟现有的性质界定,从算法、数据、平台的角度分析大数据杀熟背景下的算法伦理、算法权力、算法治理、数据权利、信息保护、用户隐私、滥用市场、博弈行为、反垄断研究。[结果/结论] 当前国内大数据杀熟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问题研究与时俱进;多学科研究成为常态;注重借鉴国外经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加强实证研究、跨学科合作研究,重视技术层面的研究,拓展法律领域的研究可提高大数据杀熟的深度与广度。
  • 作者:迪莉娅
    单位:1. 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秦皇岛 066004
    关键词:开放数据, 开放数据中介, 服务, 发展策略
    2022年,第6期:692-705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出版日期:
    PDF ( ) HTML ( )
    摘要:[目的/意义]开放数据中介服务为数据新要素的流动和交易搭建起供需对接的桥梁,在开放数据利用的生态环境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方法/过程]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法阐释开放数据中介服务的含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以及开放数据中介服务的作用和类型,重点分析我国开放数据中介服务的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结论/结果]开放数据中介服务的核心内容是“数据”及其相关的配套服务,而数据本身来源的合法性、质量的保证、安全与隐私的保护是开放数据中介服务立足的根本,也是其服务最终落地并产生积极效果的关键。
  • 作者:丛挺, 薛澳, 王铮
    单位:1.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0093
    2.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安 710127
    关键词:知识服务, 出版, 多元供给, 人才培养
    2022年,第6期:706-715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出版日期:
    PDF ( ) HTML ( )
    摘要:[目的/意义]知识服务多元供给格局的形成给出版知识服务人才培养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在保持、继承和发扬出版知识服务传统与特色的同时,有效吸收其他新兴知识服务主体的先进经验,如何积极与多元主体实现交流互鉴和价值共创,成为传统知识服务者在新环境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聚焦面向知识服务的出版产业变革现状,通过分析出版业关键要素变革、核心功能拓展以及运作模式重构对出版人才培养的指向作用,提出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结果/结论]提出出版知识服务“点—线—面—体”多维人才培养路向,即完善出版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产学对接联合培养,以人才串联多层级融合,参与多元主体开放创新。

联系方式

    《知识管理论坛》编辑部
    地  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5D
    邮  编:100190
    联 系 人:刘老师
    电  话:010-82623933
         010-82626611-6638
    E - mail:kmf@mail.las.ac.cn
    微  信:zsgl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