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数据杀熟研究述评

李诗苗, 张丽, 张立彬

知识管理论坛 ›› 2022, Vol. 7 ›› Issue (6) : 674-691.

PDF(1531 KB)
PDF(1531 KB)
知识管理论坛 ›› 2022, Vol. 7 ›› Issue (6) : 674-691. DOI: 10.13266/j.issn.2095-5472.2022.054
面向全社会的知识服务新兴模式专辑

国内大数据杀熟研究述评

作者信息 +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Research Big Data-Enabled Price Discrimination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摘要

[目的/意义] 梳理国内大数据杀熟相关文献研究现状,概括研究特征,使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主题分析法,归纳大数据杀熟现有的性质界定,从算法、数据、平台的角度分析大数据杀熟背景下的算法伦理、算法权力、算法治理、数据权利、信息保护、用户隐私、滥用市场、博弈行为、反垄断研究。[结果/结论] 当前国内大数据杀熟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问题研究与时俱进;多学科研究成为常态;注重借鉴国外经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加强实证研究、跨学科合作研究,重视技术层面的研究,拓展法律领域的研究可提高大数据杀熟的深度与广度。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general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ig data-enabled price discriminatio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digital economy.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adopte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and subject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nature definition of big data-enabled price discrimination, analyzed algorithm ethics, algorithm power, algorithm governance, data rights, information protection, user privacy, market abuse, gaming behavior, antitrust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enabled price discrim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lgorithms, data, and platforms. [Result/Conclusion] The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 on big data-enabled price discrimination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problem research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has become normal; pay attention to learning from foreign experience.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trengthening empirical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ve research, paying attention to research at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expanding research in the legal field can improve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big data maturity.

关键词

大数据杀熟 / 价格歧视 / 算法 / 信息保护

Key words

big data-enabled price discrimination / price discrimination / algorithm / information protection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李诗苗 , 张丽 , 张立彬. 国内大数据杀熟研究述评[J]. 知识管理论坛. 2022, 7(6): 674-691 https://doi.org/10.13266/j.issn.2095-5472.2022.054
Li Shimiao , Zhang Li , Zhang Libin.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Research Big Data-Enabled Price Discrimination[J].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um. 2022, 7(6): 674-691 https://doi.org/10.13266/j.issn.2095-5472.2022.054
中图分类号: G251   

参考文献

[1]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EB/OL].[2022-12-30].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4/t20210423_374626.htm.
[2]
李子梦.大数据杀熟的违法性分析及规制[J].焦作大学学报,2020,34(4):17-20.
[3]
王恒睿.大数据杀熟背景下的消费者公平交易权保护[J].大数据时代,2018(11):20-24.
[4]
李飞翔.“大数据杀熟”背后的伦理审思、治理与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7-15.
[5]
金幼芳,王凯莉,张汀菡.《个人信息保护法》视角下“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6):693-701.
[6]
沈亮亮.算法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与法律难题——从大数据杀熟谈起[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3):26-31.
[7]
孙善微.大数据背景下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制——以大数据“杀熟”为例[J].北方经贸,2018(7):51-52.
[8]
王潺.“大数据杀熟”该如何规制?——以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为视角的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2021(8):16-18.
[9]
付丽霞.大数据价格歧视行为之非法性认定研究:问题、争议与应对[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2):95-104.
[10]
梁正,曾雄.“大数据杀熟”的政策应对:行为定性、监管困境与治理出路[J].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1(2):8-14.
[11]
朱程程.大数据杀熟的违法性分析与法律规制探究——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的分析[J].南方金融,2020(4):92-99.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EB/OL].[2022-12-30].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506/t20150624_963374_ext.html.
[13]
刘佳明.大数据“杀熟”的定性及其法律规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56-61,68.
[14]
邓智超.从“杀熟”看大数据的法律边界[J].怀化学院学报,2018,37(8):93-95.
[15]
邹开亮,彭榕杰.大数据“杀熟”的法律定性及其规制——基于“算法”规制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二维视角[J].金融经济,2020(7):51-57.
[16]
朱建海.“大数据杀熟”反垄断规制的理论证成与路径优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12-121.
[17]
廖建凯.“大数据杀熟”法律规制的困境与出路——从消费者的权利保护到经营者算法权力治理[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0,22(1):70-82.
[18]
匡文波.智能算法推荐技术的逻辑理路、伦理问题及规制方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1):144-151.
[19]
王昱兴,袁博.从大数据杀熟到隐私泄露:软硬件视角下隐私问题的伦理分析与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2021,39(3):72-81
[20]
胡萌萌.“大数据杀熟”背后精准营销的社会伦理失范问题探析[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34(1):23-27,46.
[21]
胡键.算法治理及其伦理[J].行政论坛,2021,28(4):41-49.
[22]
李丹.算法歧视消费者:行为机制、损益界定与协同规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1,23(2):17-33.
[23]
崔靖梓.算法歧视挑战下平等权保护的危机与应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37(3):29-42.
[24]
彭兰.算法社会的“囚徒”风险[J].全球传媒学刊,2021,8(1):3-18.
[25]
刁生富,姚志颖.大数据技术的价值负载与责任伦理建构——从大数据“杀熟”说起[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8-13,51.
[26]
赵一丁,陈亮.算法权力异化及法律规制[J].云南社会科学,2021(5):123-132.
[27]
鹿芳薇. B2C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的规制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0.
[28]
郭哲.反思算法权力[J].法学评论,2020,38(6):33-41.
[29]
李牧翰.数字时代下算法滥用法律治理之完善[J].云南社会科学,2021(3):134-140.
[30]
杨穗豪.大数据“杀熟”的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20(27):42-44.
[31]
邢峻彬.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9.
[32]
唐菡域,侯德斌.从大数据杀熟探讨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5):127-129.
[33]
黄建国,孙炜杰. 《算法规定》剑指“大数据杀熟”[N]. 江苏经济报,2022-01-10(A01).
[34]
余俊杰. 规范算法推荐活动,明确用户知情权选择权[N]. 新华每日电讯,2022-01-05(4).
[35]
张凌寒.《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的平台算法问责制及其完善[J].经贸法律评论,2021(1):36-46.
[36]
曹阳华.算法个性化定价的违法性界定——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34):153-155.
[37]
张怡静.个性化定价的政府规制研究——基于算法的分析视角[J].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20(2):228-245,316-317.
[38]
宋美松. 算法驱动下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39]
许明月,陈小维.“大数据杀熟”行为的法律规制——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视角[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72-80.
[40]
邢根上,鲁芳,周忠宝,等.数据可携权能否治理“大数据杀熟”?[J/].中国管理科学,2022,30(3):85-95.
[41]
郑飞,李思言.大数据时代的权利演进与竞合:从隐私权、个人信息权到个人数据权[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1,36(5):137-149.
[42]
叶嘉敏.算法风险防控视域下企业数据权利的三维构建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1):139-148.
[43]
张海玥.“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0.
[44]
吴立兰.平台经济下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C]//施伟东.上海法学研究:数字经济法制文集.上海:上海市法学会,2020:137-143.
[45]
杜佳璐. 用户画像之利用及保护——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背景[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15卷 总第39卷)——数字经济法治文集. 上海:上海市法学会,2020:137-143.
[46]
杨虹. 治理“大数据杀熟”法律技术行业自律第三方监管都不能少[N]. 中国经济导报,2021-09-08(2).
[47]
董静雅.基于消费者权益下大数据“杀熟”的法律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3):23-25.
[48]
高凌哲.从大数据“杀熟”谈信息产权[J].中国新通信,2018,20(14):53-54.
[49]
杨婕.《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出台——走中国特色的立法之路[J].中国电信业,2021(9):47-51.
[50]
秦增起. 个人信息保护中知情同意规则的思考[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51]
冒纯纯.“大数据杀熟”的监管规制路径探讨[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1(7):49-53.
[52]
邹开亮,刘佳明.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困境与出路——仅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考量[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8):47-50.
[53]
刘琪.电商平台经营者“大数据杀熟”行为的法律规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54]
尚玉萌. 算法工具下“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路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21.
[55]
王渭博.大数据杀熟的诱因、困境与治理[J].中国物价,2021(7):57-61.
[56]
段伟文,纪长霖.网络与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J].科学与社会,2014,4(2):90-100.
[57]
姜书婷,宋兆宽.智媒时代大数据“杀熟”陷阱与应对策略[J].中国广播,2021(4):44-48.
[58]
蒋鹏翔.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危机的伦理思考[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7.
[59]
燕道成,刘嘉琳.大数据“杀熟”带来的道德问题与价值风险及其规制探析[J].云梦学刊,2021,42(2):90-96.
[60]
朱长根,陈烨琪.大数据背景下电商平台差异化定价行为规制研究[J].价格月刊,2021(12):89-94.
[61]
司颖锜.消费者保护视角下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32(2):71-77.
[62]
王鑫,李秀芳.大数据杀熟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兼论“新熟人社会”的人际失信[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2):57-63.
[63]
相杰.大数据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20.
[64]
宋毅,刘辉.电商平台经营者大数据杀熟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1):60-61.
[65]
陈沁瑶.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1(1):86-92.
[66]
曹天翔.大数据背景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0.
[67]
余得生,李星.消费者与商家大数据“杀熟”的动态演化博弈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11):129-132.
[68]
潘定,谢菡.数字经济下政府监管与电商企业“杀熟”行为的演化博弈[J].经济与管理,2021,35(1):77-84.
[69]
余敏.“大数据杀熟”可以避免吗?——电子商务逆向选择风险规避[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4):141-144.
[70]
吴斌,程晶,宋琰.心理账户视角下电商平台“杀熟”现象演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20,29(11):37-44.
[71]
魏显瑞.电商企业对大数据杀熟的策略选择[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8.
[72]
王世强.数字经济中的反垄断:企业行为与政府监管[J].经济学家,2021(4):91-101.
[73]
王先林.平台经济领域垄断和反垄断问题的法律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4):34-45.
[74]
李晔. 大数据背景下价格歧视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D].郑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
[75]
李丰团,贺莹洁,郭东洋.大数据领域垄断的形成机理及反垄断规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8):43-49,3.
[76]
张爱军,王芳.“大数据杀熟”的政治安全风险[J].未来传播,2021,28(2):46-51,124-125.
[77]
杜创.平台经济反垄断:理论框架与若干问题分析[J].金融评论,2021,13(4):12-22,123-124.
[78]
周围.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定价算法的反垄断法规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74(1):108-120.
[79]
山茂峰. 算法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80]
费方域,闫自信,陈永伟,等.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性质、产权和竞争[J].财经问题研究,2018(2):3-21.
[81]
殷继国.大数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规制[J].法商研究,2020,37(4):73-87.
[82]
郭江兰.“大数据杀熟”行为反垄断责任的完善[J].商业研究,2021(4):132-136.
[83]
杨东,臧俊恒.数字平台的反垄断规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74(2):160-171.
[84]
叶明,郭江兰.数字经济时代算法价格歧视行为的法律规制[J].价格月刊,2020(3):33-40.
[85]
韩勇.算法歧视的成因及治理路径[J].青年记者,2021(8):94-95.
[86]
袁帆,王冬菊.美团外卖大数据“杀熟”行为及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储运,2021(12):160-161.
[87]
毛梓屹,白雨.对企业当今信息决策模式的弊端分析——以滴滴和美团“杀熟”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9(11):43-46.
[88]
郑智航,徐昭曦.大数据时代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与司法审查——以美国法律实践为例[J].比较法研究,2019(4):111-122.
[89]
丁晓东.论算法的法律规制[J].中国社会科学,2020(12):138-159,203.

作者贡献声明:

李诗苗:负责数据调研与论文撰写

张丽:指导论文写作,提出修改意见

张立彬:指导选题,确定体系架构,修改论文,进行统稿定稿

基金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网络时代开放教育资源引进与利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ATQ00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推进智慧图书馆构建,开启多元化服务新模式”(项目编号:63212101)研究成果之一。

PDF(1531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