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技术研究文献综述:2003-2012年

冯昌扬

知识管理论坛 ›› 2013, Vol. 2013 ›› Issue (3) : 0.

PDF(677 KB)
PDF(677 KB)
知识管理论坛 ›› 2013, Vol. 2013 ›› Issue (3) : 0. DOI: 10.7536/j.issn.2095-5472.2013.03.009

国内外技术研究文献综述:2003-2012年

作者信息 +

Literature Review of Techn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2003-2012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摘要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 2003-2012年“技术”目录下检索到的部分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文献,从中选取技术路线图、技术商业化和技术产业化三大方面分析国内外技术研究的学术动态,并对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技术研究文献的数量渐渐增多,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从追踪技术路线图到技术商业化,进而研究技术产业化行为,不仅从宏观上进行技术研究探讨,也在微观上进行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

技术 / 路线图 / 商业化 / 产业化 / 综述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冯昌扬. 国内外技术研究文献综述:2003-2012年[J]. 知识管理论坛. 2013, 2013(3): 0 https://doi.org/10.7536/j.issn.2095-5472.2013.03.009
Feng Changyang. Literature Review of Techn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2003-2012[J].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um. 2013, 2013(3): 0 https://doi.org/10.7536/j.issn.2095-5472.2013.03.009
中图分类号:   

参考文献

[1]
姚苏秦,孙锐.基于TRM方法的产业集群创新技术路径规划[J].科技进步与决策,2010,27(10):38-42.
[2]
Galvin R. Science roadmaps[EB/OL]. [2008-06-26].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short/ 280/5365/803a.
[3]
Kostoff R N, Schaller R 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maps[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1,48(2):132-143.
[4]
李栎,张志强,安培浚.技术路线图的发展与应用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3):8-13.
[5]
张哲,冯宗宪.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 105-109.
[6]
刘传林,陈坤,张瑛.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及其柔性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4):50-55.
[7]
王伟军,王金鹏. 技术路线图绘制中的知识管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51-54.
[8]
徐骥,张卫国,罗军.基于技术路线图分析法和AHP的企业技术发展路径规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13-18.
[9]
Robert P, Clare J P F, Davia R P. Technology roadmapping: A planning framework for evolution and revoluti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3,70( 1–2): 5-26.
[10]
Rinne M. Technology roadmaps: Infrastructure for innovati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4,71( 1–2): 67-80.
[11]
余小萍,闫现洋.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企业知识管理初探[J].情报杂志,2009(7):96-101.
[12]
王霞,黄鲁成. 基于T-Plan技术路线图的知识整合与产品创新研究. 情报科学,2012(2):259-263.
[13]
张铁男,赵围.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科技情报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1):101-105.
[14]
徐磊. 技术预见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思考——基于德尔菲法和技术路线图的对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1): 37-41.
[15]
盛济川.基于技术推力的外向开放式创新技术路线图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9-47.
[16]
张哲,冯宗宪.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技术路线图实施效果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2(6):182-185.
[17]
Sohn S Y,Moon T H. Structural equation-model for predicting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success index(TCSI)[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3,70(9):885-899.
[18]
黄鲁成,王吉武,卢文光.基于ANP的新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22-125.
[19]
王吉武,黄鲁成,卢文光.基于文献计量的新兴技术商业化潜力客观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5):69-70.
[20]
王吉武,黄鲁成,卢文光.新兴技术商业化潜力的涵义及评价方法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4):32-35.
[21]
周吉意,吕跃进.新兴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研究——基于AHP的灰色聚类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48-51.
[22]
董书礼.新兴技术商业化与政府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08(5):16-19.
[23]
高旭东.“后来者劣势”与我国企业发展新兴技术的对策[J].管理学报,2005(3):291-294.
[24]
卢文光,黄鲁成.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与选择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6):1201-1209.
[25]
卢文光,常金平,黄鲁成.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的动态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9):5-9.
[26]
卢文光,黄鲁成.基于产业化潜力评价的新兴技术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决策,2011(22):5-9.
[27]
唐宝莲,潘卫.发明专利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3(1):27-30.
[28]
黄洪波,宋河发,曲婉.专利产业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决策,2011(8):110-114.
[29]
马慧民,张爽,叶春明.专利技术产业化筛选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5):65-68.
[30]
杨锁强,樊建新,刘芳.产业化技术项目评价指标的系统集成与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4): 63-69.
[31]
叶春明,齐静.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专利技术产业化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 54-58.
[32]
陈艾菊.高校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化评价研究[J].商业时代,2008(16):96-97.

PDF(677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