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CIE、JCR和ESI的学科发展统计分析——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Based on SCIE, JCR, and ESI: A Case Study of 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以Web of Sciences 及ESI数据库为统计源,结合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对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论文数量和质量、机构引用排名及高被引论文等多项指标的统计分析,考察厦门大学化学学科论文产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厦门大学化学学科在国内外的学科地位以及影响力。同时,从论文被引频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期刊的影响因子3方面,选择3类论文作为核心论文进行分析,得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优势学科及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趋势,并以上述核心论文为代表作,统计其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从中筛选出核心作者候选人,并运用综合指数法确定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46位核心作者。
[1] |
师昌绪,田中卓,黄孝琪,等.科学引文索引(SCI):国际上评定科研成果的一种方法[J].科学通报,1997,42(8):888-894.
|
[2] |
Garfield E.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J].Science,1955,122( 3159):108-111.
|
[3] |
杨眉,李亚军,刘卓燕,等.基于ESI的我国高校化学学科发展态势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7):160-162.
|
[4] |
郭玉,蔚海燕.我国计算机科学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2): 28-31.
|
[5] |
Thresholds for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OL].[2014-02-05].http://esi.webofknowledge.com/help//notices.htm.
|
[6] |
刘雪立.基于Web of Sciences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75-978.
|
[7] |
朱大明.基于引证的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讨论[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86-87.
|
[8] |
[EB/OL].[2014-04-06].http://chem.xmu.edu.cn/.
|
[9] |
李彩云.《情报科学》1998-2005核心作者测评[J].情报科学,2007,25(2): 236-239.
|
[10] |
贺天平,王飞,丁宏,等.我国化学学科发展均衡协调[J].中国科学基金,2007(5):262-26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