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础是由共被引文献集合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有助于发现研究发展的脉络。运用Cite Space V软件对1 425条有效文献进行分析,其中Node Type选择Reference,经聚类后形成共被引文献的网络聚类图谱(见图5)。
同时,整理出2000-2020年间,政务社交媒体研究领域共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篇名、被引频次、作者及文献发表的时间(见表2)。共被引频次最多的文献是J. C. Bertot等2010年在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上发表的
Using ICTs to create a culture of transparency: e-government and social media as openness and anti-corruption tools for societies一文,该研究认为信息和通信技术是促进公开透明和减少腐败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电子政府和社交媒体对透明文化有着潜在重要影响,即可通过电子政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来建设透明文化,进而减少腐败
[8]。
排名 | 篇名 | 频次 | 作者 | 时间 |
1 | Using ICTs to create a culture of transparency: e-government and social media as openness and anti-corruption tools for societies | 107 | J. C. Bertot, P. T. Jaeger, J. M. Grimes | 2010 |
2 | Local e-government 2.0: social media and corporate transparency in municipalities | 99 | E. Bonsón, L. Torres, S. Royo, F. Floresc | 2012 |
3 | From e-government to we-government: defining a typology for citizen coproduction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 90 | L. Dennis | 2012 |
4 | The impact of polices on government social media usage: issues,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 85 | J. C. Bertot, P. T. Jaeger, Derek H. | 2012 |
5 | Social media adoption and resulting tactics in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 66 | I. Mergel | 2013 |
6 | Connecting citizens and local governments? social media and interactivity in major U.S. cities | 63 | K. Mossberger, W. Yonghong, J. Crawford | 2013 |
7 |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 | 63 | A. M. Kaplan, M. Haenlein | 2010 |
8 | Understanding risks, benefits, and strategic alternatives of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 | 61 | S. Picazo-Vela, I. Gutiérrez-Martínez, L. F. Luna-Reyes | 2012 |
9 | Government innovation through social media | 59 | J. I. Criado, R. Sandoval-Almazan, J. R. Gil-Garcia | 2013 |
10 | Social media use by government: from the routine to the critical | 56 | A. L. Kavanaugh, E. A. Fox, et.al. | 2012 |
共被引频次排名第二的是E. Bonsón等2012年在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发表的
Local e-government 2.0: social media and corporate transparency in municipalities一文,该研究认为地方政府使用社交媒体在增强公共实体部门的交互性、透明性、公开性和建立新形式问责机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政府透明度和促进公民参与是提高公众对政府信任的一种治理方式;但欧盟地方政府使用Web 2.0技术和社交媒体并非依赖于公众需求和公共管理风格,而是依赖其电子政府发展程度;未来地方政府应更多依赖公众需求去开发和使用政务社交媒体,以开启公众(企业)与政府的真正对话和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9]。
共被引频次排名第三的是D. Linders 2012年在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发表的
From e-government to we-government: defining a typology for citizen coproduction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一文,该研究认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公民合作生产作为一种新的政策选择使得公民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扮演合作伙伴而非顾客的角色,促使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承担筹划者、主办者、动员者、监督者和保障措施提供者的角色;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一种新的社会契约”的出现,在这种契约中,社会更加信任并赋予公众权利,让公众在政府运作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新的制度安排中,政府将继续提供规则、平台、准入,而公民和社区将承担更多责任,以争取更多的发言权
[10]。
共被引排名第四的是J. C. Bertot等2012年在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发表的
The impact of polices on government social media usage: issues,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一文,该研究认为政府机构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体与公众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供政府服务,征求公众意见,改进政府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和政府机构对社交媒体的迅速采用已经超出了与信息相关的监管框架,由此带来了隐私、安全、数据管理、可访问性、社会包容性、治理和其他信息政策问题相关的新挑战;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提高社交媒体的可访问性和包容性、保护用户隐私安全、规范数据归档、提高政府信任和公共决策效率、制定社交媒体使用政策等方面是未来政府使用社交媒体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11]。
共被引频次排名第五的是I. Mergel 2013年在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发表的
Social media adoption and resulting tactics in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一文,该研究通过对社交媒体主管的定性访谈发现影响政务社交媒体采纳的内部影响因素有:非正式伙伴网络中的最佳实践(与同行的积极互动)、对公共和私营部门(具有高度创新性)最佳实践的被动观察、“市场驱动”的公民行为(市民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牵头部门制定法规等,由此产生的使用策略包括:推动策略(push tactic,开通多个社交媒体,活跃于各个社交媒体空间,仅是简单地将政府官网上的信息迁移到社交媒体上)、拉拢策略(pull tactic,保持社交媒体的参与度,公众需要以自然的对话方式与政府互动,而不是政府在没有提供互动渠道的情况下,单方面地以报告等形式向公众推送信息)、建立互动沟通网络策略(networking tactic,允许政府吸收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围绕某一问题的有见解的评论和意见等)
[12]。
共被引频次排名第六的文献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对话改善与公众的互动,但地方政府使用社交媒体仍然以“推动策略”为主导,与市民对话的开放程度亟需提高
[13]。共被引频次排名第七的文献基于人们对社交媒体概念理解存在的局限,给出了“社交媒体”的概念、分类及公司使用社交媒体的相关建议
[14],之所以共被引频次较高,是因为该文献较早地对社交媒体的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厘清。共被引频次排名第八的文献指出政府使用社交媒体能够改善沟通和公民参与,提高透明度,并在政府机构之间推广最佳实践;要实现这些利益和规避风险,必须有良好的实施策略;社交媒体的应用实践凸显了更新信息法律法规、推动政府文化和组织实践变革的重要性
[15]。共被引频次排名第九的文献指出政务社交媒体正成为全球电子政务研究和实践的主要趋势之一,并分析了社交媒体对政府信息流和政府信息的可用性、提供创新的政务服务、改善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重要影响
[16]。共被引频次排名第十的文献指出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来监测和响应与公共安全有关的问题,即通过社交媒体数据流监测重大事件发生后公众情绪的变化,以便及时响应和处理紧急情况
[17]。
总之,上述共被引文献分别从政务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因素”(同级地方政府的学习与竞争、上级政府授权、公众的压力等),政务社交媒体的“过程特点”(非正式网络的形成、政府-公民合作与相互作用等),政务社交媒体的“使用效果”(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改善公共关系、促进政府部门创新)等视角开展深入探析,为后续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