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W. Noblit和R. D. Hare作为元人种志方法的开创者,在他们的研究中,除了对此方法进行概念性的解释外,还重点描述了采用元人种志方法的7个阶段,这为其他学者提供了参考依据,后续采用元人种志进行研究的学者大多都是基于G. W. Noblit和R. D. Hare所提的七大步骤而展开的。详细步骤如下表1所示:
表1
G. W. Noblit和R. D. Hare元人种志7个步骤 阶段 | 步骤名称 | 步骤描述 |
一 | 识别集成主题 | 为元人志的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为后续文献检索提供范围与方向 |
二 | 界定集成主题的内涵 | 根据研究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对检索的文章进行识别和选择 |
三 | 阅读原始研究 | 反复阅读最终确定的原始文献并详细阅读,对每一项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进行详细的记录 |
四 | 确定研究之间的关系 | 这一步骤通过阅读原始研究确定研究维度,为下一步骤的相互转译奠定基础 |
五 | 研究间的相互转译 | 抽取独立原始研究中的原始概念转译为关键核心概念转译,这一步骤使得不同原始研究间的比较成为可能,但在转译过程中必须保留原文本的含义 |
六 | 合成转译 | 经上阶段转译结果的展示,如发现少部分原始研究对关键要素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则需要对存在矛盾的研究结论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解释,通过二次诠释达到对互斥概念的理解,从而对上阶段的转译进行优化 |
七 | 展示集成成果 | 通过研究间的相互转译和驳斥集成对不同部分的对比分析后,将转译结果以文字或图形的形式整理并展现出来,最终形成对研究主题内容的整体认识 |
在这7个阶段中,G. W. Noblit和R. D. Hare
[2]将第一阶段描述为“找到值得综合集成的内容”,本阶段需要研究人员考虑并确定以下几个问题:本方法是否适合研究的主题、研究团队为更好应用该方法需要哪些条件和经验、什么类型的集成是合适的、原始文献资源从何处获取、如何获取
[5],以此为接下来的步骤奠定基础。
在“界定集成主题内涵”中需要明白的是,不同的研究主题将影响研究人员的搜索策略。如果关于该主题的原始研究很少,则可能需要更广泛地检索数据库。如果检索文献数量庞大,则需要借助具体的纳入标准来排除大量其他不符合主题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由两位以上研究人员独立阅读原始研究标题和摘要并根据详细的标准一步一步进行筛查和评价,如果彼此的决定存在分歧将进一步对比讨论
[28]。
“阅读原始研究”涉及阅读和重读研究,通过阅读识别和描述研究中的“隐喻”或概念,以此来与其他研究相比较,这需要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细节
[5]。这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贯穿于整个综合集成的始终,重要的是考虑决定提取什么原始概念以及如何执行此操作。“阅读原始研究”的目的是识别和描述原始研究中的概念或隐喻,这是转译步骤的基础,因此在“研究间的相互转译”步骤中需要在保留忠于原始含义的术语前提下,确定原始研究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并创建关键核心概念。由于元人种志的原始数据是研究人员的想法或概念,因此多出现在研究中的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不同的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研究会提出不同的解释,因此,选择3名左右的研究人员阅读每篇文献并识别,以此来确保研究的精确度和清晰度。
从“研究间的相互转译”到最终“展示集成成果”是元人种志方法过程的关键步骤,转译是通过不断比较来实现的,通过不断比较得到原始概念和隐喻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并将它们组织成更为抽象的概念类别。“研究间的相互转译”涉及转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转译文本的意义而不是直译,目的是保留原文的意义和语境化。转译和集成都需要对文本进行持续性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对相似概念的转译以及对互斥概念的解释讨论(阶段六),直到对现象的全面理解得以实现并且合成完成。
另外,在转译过程中,G. W. Noblit和R. D. Hare
[2]总结了3种关键的集成方法:相互转译(reciprocal),当研究内容之间具有相似性,可直接转译,即将原始研究中的概念转译为其他核心概念。G. W. Noblit和R. D. Hare
[2]指出,“研究的独特性可能无法使一组隐喻充分表达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转译往往会比单纯从隐喻中学到更多。驳斥集成(refutational),这是在研究相互驳斥时进行的,即对不同原始研究之间存在分歧的观点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它需要更详尽的转译集合,涉及原始研究和驳斥的转译,以检查竞争性解释之间的隐含关系。论证集成(lines-of-argument):许多研究表明对某些较大问题或现象提出了一些争论或推论。
元人种志的最后阶段是“展示集成成果”, G. W. Noblit和R. D. Hare
[2]强调“任何综合集成的价值在于读者们的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和可行度是确定最终成果的核心。